叫花王
祝贺各位入选作品的朋友,特别祝贺老乡、老前辈王奎山老师!顺便贴上一篇习作请各位看到的朋友指教!
叫 花 王
河南确山 朱国喜
王铁蛋生就是讨饭的命。
铁蛋的父亲是安徽农村人。有一年黄河决口,家被冲没了,亲人都死于洪水。他父亲只身一人逃荒到河南,在豫南一带的山乡村落间讨饭。后来铁蛋娘出于同情也出于爱慕“娶”了他,他也就感激地留下来做了铁蛋的爹。
铁蛋出生那一年,也赶上发洪水,淹死了很多人,铁蛋爹为救人葬身洪水。铁蛋便与哥姐一道儿跟着老娘熬日子。
十五岁那年快要过春节的时候,铁蛋郑重地跪在娘面前说:“娘,我要出去讨饭。”娘的泪水就流了下来:“蛋啊,你去讨饭,风里来雨里去,天作被地当床,串百家门,吃百家饭,要遭罪受苦的呀!”铁蛋说:“娘,儿知道。但咱家穷得烧雪不化,大哥娶不上媳妇,我的手又残疾,在家净是累赘,还是让我到外面自寻活路吧。”“孩子,你的孝心,娘明白。这也许是命中注定。今天,你既然提出来了,娘还能说啥?唉!”
于是,王铁蛋就洒泪别了娘,掂一根打狗棒,背一条破布袋,内装一个破碗,一路乞讨而去。
一晃就是十多年。十多年里,王铁蛋吃了很多苦,受了很多罪,雨淋过,雪冻过,狗咬过,狼追过;遭人白眼,受尽冷落;饱一餐,饥一顿。但也遇到过很多好心人,他们给铁蛋盛碗饭、送瓢粮、送件衣。
后来,王铁蛋从农村走进了城市。他隐去了“蛋”字,简称王铁。他专门在城市里“讨饭”,对象不是市民住户,也不是商店门面,而是红事。一个不大的城市里,每月都有几十对新人举行结婚典礼。王铁网络了一帮上档次、有水平的叫花子,做起了“叫花王”。他的“弟兄”遍及城里大街小巷,任何一个饭店哪天有红事,他都一清二楚。他调派人马,指挥叫花子们去饭店“讨饭”,忙不过来时,自己就亲自出马。
“叫花王”有自己的行规,也就是所谓的职业道德。他们赶场子,都有科学路线,既省时又省力。他们来到一个鞭炮刚落声、宴席才开始的饭店门口,先噼里啪啦放一挂小鞭炮,然后向新郎新娘抱拳深鞠一躬,送上几句祝福的话。新郎新娘就爽快地打发几十元,甚至一百二百元。一开始,新人们是不情愿的,但王铁不见票子不开拔,还给喜事添霉气。他败兴的顺口溜张嘴就来,一串无效就再来一串,直到新郎给钱认输。如果碰见叫板的新郎,“叫花王”就闪到一边,悄悄掏出手机,啪啪啪一按,不一会儿,便有许多大小叫花子围在饭店门口,闹闹嚷嚷,或站或坐或躺,脏衣脏话脏气味让主家赶紧举手投降。后来,凡典礼的人们都接受了这一事实,“叫花王”一到,小鞭一响,立马给钱走人。王铁没称王的时候,多少不拒,称王后就不容十块八块地轻易打发了。
几年下来,谁也不知“叫花王”有多少积蓄。城里人曾见他用过新潮的手机,出门坐过豪华出租,唯穿衣依然破旧。老家的人不知道他在外面干什么,只知道他把老家的房子修得漂漂亮亮,在村里数一数二。他大哥早已因他娶妻生子,老娘也穿上金戴上银。
“叫花王”生活在异乡,至今仍孑然一身。娘曾问他在外做啥事,他说干事业。他不多说,娘也不多问。(发表于2007年7月份《天中晚报》,“读者网”曾于9月份转载)